2008年對于油脂市場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三大油脂期貨相互作用,幾乎同漲同跌,走出了大開大合的行情。一般認為,國內食用油暴漲行華安期貨情是在南方冰凍災害中開始,暴跌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寒冬中度過,底部區(qū)間振蕩又在政策的暖風中醞釀。
2009年市場因素分析
一、國際因素
1.國際投機基金推波助瀾,投資需謹慎觀望
投機基金在CBOT豆油市場興風作浪,特別是凈多頭持倉變化已成為市場變化的風向標,特別要注意基金持倉結構和調整動向,因為這就是主力資金的運做動向。自2006年以來,基金的在豆油期貨與期權基金凈多持倉中一直保持凈多頭,直到2008月8月12日,首次轉為凈空頭,凈空持倉為6612手。多單所占總持倉比例一度下降至2.7%,但進入12月后有回升跡象,截止到2009年1月13日,多單所占總持倉比例回升至6.4%。市場看空氣氛有所緩和。但持倉依然處于凈空狀態(tài)。結合長期持倉量變化可以看出,本次豆油價格的暴跌與基金持續(xù)了結其多頭部位有關。而從基金持倉數(shù)據(jù)看,基金單向頭寸占總持倉中比重處于10%以下?;饘笫衅鋺B(tài)度是觀望等待。
2.原油持續(xù)下跌,油脂能源屬性下降,進口成本銳減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不斷加深,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國際油價持續(xù)低位徘徊導致生物燃料的需求替代效應下降,據(jù)測算只有當原油價格在在60美元/桶附近,生物燃料才會有利可圖。這一因素將使得08/09 年度食用植物油在生物柴油領域的使用量大幅下降,因此影響國內油脂價格處于低位運行。
另外,國際油價暴跌也使得油脂油料的進口成本下降。據(jù)統(tǒng)計,北美港口、南美港口到我國港口的運費報價最高曾達到158美元/噸和172美元/噸,同比上漲49%和48%。海運費一度成為影響我國進口油脂油料成本的主要因素。海運費用全年回落幅度為150美元/噸左右,因海運費用下跌而帶來的進口成本下降約占16.2%。因此,原油價格的漲跌對植物油市場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生物柴油的需求前景上,也體現(xiàn)在直接運輸成本上。但目前原油價格持續(xù)走低已使得油脂能源屬性下降,進口成本降低,原油對油脂價格影響力下降。
3.美元持續(xù)高企,打壓油脂價格
2008年下半年,美元指數(shù)觸底反彈上漲,是商品期價由牛轉熊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但是,由于目前美國經濟面不佳,存在巨額貿易赤字,因此美元走勢不甚明朗。一般認為,美元企穩(wěn)需要將美國貿易赤字占GDP的比例降到1.5%以下,但自2006 年以來美國貿易赤字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維持在4%左右。美聯(lián)儲為了激活銀行間借貸大量注入流動性,投資者也擔心奧巴馬提出的大規(guī)模經濟振興計劃需要大量美元,可能也造成美元的流動性泛濫,這些因素都對美元走勢產生向下壓力。若美元就此下行,這將對國內油脂反彈起到助推作用。因而后市油脂價格的走勢一定程度上仍然受美元的左右。
二、供需狀況
據(jù)美國農業(yè)部今年1月份最新月度供需報告預計,08/09年度全球植物油產量為1.3349億噸,比上月預測減少38萬噸,但比07/08年度依然增加553萬噸,增幅為4.32%,而消費量比上月預測減少了24萬噸,但比07/08年度增加542萬噸,增幅為4.33%,期末庫存為1067萬噸,比上月預測增加3萬噸,比07/08年度增加92萬噸,是近三年來首度庫存增加。庫存消費比高達8.17%,與06/07年度相當,但仍處于較低水平??傮w上來看世界植物油供給狀況相對寬松。
同樣依據(jù)上述報告,中國2008年植物油產量為1559萬噸,比上月預測增加5萬噸,比07/08年度增加93萬噸,增幅為6.34%。而消費量較上月沒有變化,較07/08年度增加101萬噸,增幅為4.33%,期末庫存為36萬噸,比上月預測增加5萬噸,比07/08年度增加13萬噸,達到近5年峰值。庫存消費比為1.48%,為近5年來最高值。根據(jù)USDA數(shù)據(jù)統(tǒng)計,07/08年度中國進口大豆為3780萬噸。預計08/09年度我國進口大豆3600萬噸,大部分用于榨油,因此國內豆油產量增長會很快。各類油品根據(jù)凈進口計算,假設進口大豆18.5%的出油率,進口菜籽38.5%的出油率,12月份總計進口食用植物油(含進口大豆、菜籽折油)13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1%,今年 1-12月份總計進口食用植物油(含進口大豆、菜籽折油)約1546萬噸,比去年同期的1435萬噸增長7.76%。增長幅度遠超出需求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