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食品報
月餅對于如今的中國人來說,已經(jīng)是一種普通的節(jié)日食品。月餅象征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即使因為各種原因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身在他邦,漂泊一方,中國人心中的團圓情結(jié)始終不曾改變。每年的春節(jié),中國人的團圓情結(ji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不管貧富貴賤,不管千里萬里,雨雪風(fēng)霜,誰也擋不住中國人匆匆的步伐,回家團圓是中國人最大的愿望。在那時,機票、火車票一票難求,汽車輪船甚至步行上百里,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中。除了春節(jié),中秋節(jié)是中國人一年之中第二個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的那一輪圓圓的明月映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光亮而皎潔,在朗朗夜空里,無聲地提醒每一位中國人:月圓人團圓!

團圓,和諧,是中國人最高的理想幸福指數(shù)。中國人的一生最怕顛沛流離,親朋離散。蘇東坡在中秋節(jié)思念弟弟蘇轍,說出了中國人的心聲:“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哪怕遠隔萬水千山,遠隔重洋,只要心中的明月常在,只要彼此健康快樂,那也可以知足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
而中國人的幸福感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飲食。春節(jié)團圓要吃全家人在一起的年夜飯;中秋節(jié)團圓必然要吃象征月圓人團圓的月餅。中秋時節(jié),正是一年的收獲季節(jié),在當(dāng)今社會,人們忙碌著各種事務(wù),許多人身在異鄉(xiāng),和春節(jié)相比,沒有多少閑暇,中秋節(jié)的舉家團圓成了奢望,而打打電話,吃一塊適合自己口味的月餅,滿足一下自己團圓的期望,成了許多人的必然選擇。“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fēng)?”即使中秋節(jié)的夜晚看不到真正的月亮,但中國人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始終不滅。月餅,正是那一輪明月的表象。
小小一塊月餅,品種繁多,風(fēng)味各異。按產(chǎn)地分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滇式月餅、潮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港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晉式月餅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干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但不管如何,最基本的圓形始終是月餅共同的特征。不同地方的人們選擇適合自己家鄉(xiāng)口味的月餅來品嘗,也就是在宣泄團圓的情結(jié),在品嘗親情的滋味。
中秋佳節(jié),中國人同時品嘗著那圓圓的月餅。團圓不僅是親人的團圓,整個中華民族的和平統(tǒng)一也是團圓。沒有民族的團圓也就談不上千家萬戶的團圓,團圓是中華民族凝聚團結(jié)的精神力量。(宋映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