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鎮(zhèn)江日報榴蓮班戟不多啦,現(xiàn)貨六吋草莓貓山王雙拼千層4個,要的私信哦……”隨著微信逐漸深入市民生活,微信“朋友圈”里打著“熟人牌”賣自制食品的越來越多,而且?guī)缀醪怀顩]人買。因為無須考慮實體店鋪門面高額的租金費用,這些食品的售價適中。但這些手工自制美食銷售紅火的背后,卻存在著食品安全監(jiān)管空白等隱患。
“一眨眼的工夫,全部賣完了,真的是手慢一點就沒有??!”昨天,市民陳女士看到朋友圈里一家專門經(jīng)營榴蓮甜品的微店在發(fā)圖片“上貨”,幾分鐘的時間,所有的蛋糕、甜品都被訂購完了?!艾F(xiàn)在家里的生日蛋糕都在這種自制的蛋糕店里買,口味獨特,而且用料都是進口的,吃著放心!”
據(jù)了解,這些家庭自制的食品一般都由賦閑在家的市民制作,有全職媽媽、家庭主婦等群體,在售賣時都會放上制作過程的照片。這些手工食品一般都采用微信預訂的方式,由于沒有實體店鋪,一般由店主親自送貨上門或者采取寄賣的方式,即把制作好的食品放在別人的實體店鋪中,由購買者自行前往取貨。
在琳瑯滿目的自制食品匯總里,綠色、健康幾乎是所有自制食品共同的“賣點”。美食打著“私家廚房”、“烘焙達人”的稱號,吸引了不少吃貨的光顧,而以純天然、純手工為旗號的自制食品,更是受到消費者青睞。
但這些食品真的能放心吃嗎?記者從工商、食監(jiān)部門了解到,這些自制食品處于灰色監(jiān)管地帶。目前,包括《消法》等法規(guī)并不能約束微店的營銷,大部分自制食品的賣家并沒有在相關(guān)部門注冊,其銷售的食品雖然屬于流通領(lǐng)域,但其貨源、生產(chǎn)、儲存、運輸?shù)雀鱾€環(huán)節(jié)均不在有效監(jiān)管范圍之內(nèi),也使得消費安全隱患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