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科學家曝出關于巧克力的最新論斷讓所有瑞士人不齒——“巧克力是世界上最行之有效的催情劑,對于女士們來說,尤是。”瑞士人絕對不會因此就在誘人的巧克力前露出半點羞澀之意。這個巧克力王國非常愿意承認自己是這個行業(yè)不可取代的行家,瑞士著名的巧克力與糖果公司總裁說:“我們要用這種甜蜜的黑色物質,教會全世界愛的藝術。”

巧克力的甜蜜誘惑
瑞士巧克力大事記
1819年,Fran-LouisCailler(1796-1852)在瑞士沃韋(Vevey)的Corsier建立了瑞士第一家巧克力工廠。通過半自動化工藝流程的制造方法,使巧克力成為了大眾能消費得起的產品。在這之前,500克巧克力的價錢高達6瑞士法郎,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個普通工人3天的工資。
1826年,PhilippeSuchard(1797-1884)在Serrières建立了一家巧克力工廠,所有機器設備的動力都來自于水力,每個工人每天可生產25-30公斤巧克力。
1880年,Suchard在德國的Lerrach建立了第一個國外分公司。
Charles-AmédéeKohler(1790-1874)最初是在他的殖民地產品公司出售巧克力成品,1830年他開始自己制造巧克力。他和自己的兒子們共同在洛桑建立了一家工廠,并發(fā)明了歐洲榛果巧克力,后來與DanielPeter將各自的工廠合并。
DanielPeter(1836-1919)原本是位屠戶的兒子,他是第一個將巧克力與牛奶混和從而發(fā)明了牛奶巧克力的瑞士人,從此改變了巧克力帶有苦味的歷史;同時,他發(fā)現HenriNestlé最新發(fā)明的煉乳非常適合用來制造牛奶巧克力產品。
亨利-雀巢HenriNestlé(1814-1890)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工廠主,他發(fā)明了給孩子們食用的奶粉,同時也發(fā)明了濃縮牛奶的方法,這種方法也使DanielPeter的牛奶巧克力成為了現實。
1879年盧道夫-林特(RodolpheLindt1855-1909)在伯爾尼大教堂下的阿爾河旁建立了自己的巧克力工廠;他發(fā)明了一種被稱做“Conchieren”的工藝,在較硬的巧克力泥中加入可可油,使瑞士巧克力有了今天高貴、精美的味道。
根據統(tǒng)計,瑞士是世界上巧克力消費最高的國家,最高紀錄為2001年人均消費巧克力12.3公斤。
2002年,80%以上被消費的瑞士巧克力是牛奶巧克力,10%-12%為黑巧克力,3%-4%是白色巧克力。
這就是著名的“卓別林的鞋子”,個人覺得它比較像賣給游客的紀念品!

瑞士巧克力
蘇黎世Spruengli老店在機場的分店。這家店大名鼎鼎,有150多年歷史了??偟暝谔K黎世的市中心廣場,有十幾家分店。
這是大廠巧克力,看賣相你就知道與老店手工巧克力的差別了。在瑞士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之一Cailler-Nestlé,游客可以免費參觀巧克力生產,也可以免費品嘗。這里敞開讓人免費品嘗的巧克力,大多是可可含量在65%以下的,這些巧克力都偏甜,口感也遠遠不如那些老店的手工產品。但在超市產品中,Cailler還是很不錯的,這是瑞士最古老的牌子,現今銷量最高的三大品牌之一。這個牌子70%以上含量的巧克力值得買,可可味夠濃,攜帶方便,保質期長,又實在不貴。
日內瓦湖畔小城沃韋的一家巧克力老店,以自產“卓別林的鞋子”巧克力出名。他家的巧克力沙龍設在門外巷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