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食品主食包括白米飯,八寶飯,咖喱飯,什錦炒飯4個品種.用糯米,大米,香菇和火腿等材料做成的什錦飯,只要經過注水,加熱兩個驟,香氣就撲鼻而來了.副食有”墨魚丸””牛肉丸””叉燒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特色菜.航天員可以每天按照航天營養(yǎng)學家制定的食譜換著食用,一周內食譜不會重復.為了能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水果,研究人員還特別研究了”凍干水果”就是把新鮮水果去汁速凍,再用錫鉑紙包起來種類包括菠蘿,水蜜桃,哈蜜瓜,草莓等.那些長方形的”小橡皮”吃到嘴里還散發(fā)出濃郁的水果香味.軌道艙里還配備了餐具,復水設備,食品加熱器等裝置,航天員不僅可以吃熱食還可以喝熱飲。
在世界航天食品當中,我國的航天食品有中國特色,特別是許多傳統(tǒng)的中式菜品都出現(xiàn)在航天食譜中,比西餐更加美味宜人。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包括種類繁多的魚、肉類罐頭,主食是脫水米飯、咖喱米飯等;菜肴也很豐盛,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甚至還有大蝦等海鮮。飲品則有以“水蘇糖”為主要原料的速溶綠茶等。
航天食品確實是一種營養(yǎng)結構很合理的食品,有助于調整人體的營養(yǎng)結構和增加體能。但我們要認識航天食品的特殊性,特定的航天環(huán)境使航天員的口味要求變得非常特殊,吸收消化能力也受到一定影響。航天食品就是為適應這些特點而產生的,而地面的環(huán)境未必能讓所有人產生這種口感。
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lián)和美國航天員食用鋁管包裝的肉糜、果醬類膏糊狀食物。航天員進餐時,用手擠壓管壁,將食物直接送入口中。穿著加壓的航天服時,通過頭盔進食孔進食。這種食品的缺點是水分含量高,重量和體積大。后來,航天食品采用一口一塊的壓縮食品。小塊食品體積和重量小,便于攜帶,進食方便。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美國雙子星座號飛船和阿波羅號飛船采用氫氧燃料電池作電源。這種電池發(fā)電時,產生出大量水,于是,美國采用脫水復水食品,這種食品的性狀和風味更接近于地面的普通膳食,能滿足航天員的口味。后來,由于載人航天器上食品冷藏設備和加熱裝置的飛速發(fā)展,航天食品的類型和品種已接近地面膳食。美國航天飛機上的航天員可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和加熱后的鮮湯等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