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種之俄語詞匯輔導:面包和糖果類詞匯
хлеб 面包
батон 長面包
сайка 白面包
бублик 面包圈
баранка 小面包圈
калач 大面包圈
печенье 餅干
эклер 奶油卷
торт 大蛋糕
лунная лепёшка 月餅
фруктовые конфеты 水果糖
шоколад 巧克力糖
карамель 夾心糖
помадка 軟糖
тянучка 牛奶軟糖
арахидные конфеты 花生糖
драже 糖球
халва 酥糖
коричневый сахар 紅糖
сахарная пудра 棉糖
сахарный песок 砂糖
сахар-кристалл 冰糖
【背景知識介紹】
俄羅斯巧克力的歷史(История шоколада)
巧克力傳至俄羅斯的時間與傳到德國的時間差不多,為18世紀。而引入者正是俄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據(jù)史料記載, 勤勉的女沙皇每天起得很早(Каждый день рано вставать),4:30—5:00,即使在寒冷的冬天(морозная зима),太陽還沒出升,外面一片漆黑,葉卡捷琳娜也會坐到辦公桌前。而在她的案頭,陪伴她處理繁忙國務的,總少不了一杯由宮廷御廚新手調(diào)制的熱巧克力。
女皇的這個小嗜好(охота)在其追隨者中流傳,并很快擴大到俄羅斯貴族階層。19世紀,熱巧克力也成了普希金、萊蒙托夫、勃柳洛夫(俄著名畫家)等一批貴族兼御用文人的最愛。
不久,在歐洲(в Европе),排塊的巧克力代替了杯裝的熱巧飲料,而俄羅斯也緊緊跟上了潮流,很快接受了這個新事物。19世紀中葉,幾乎與歐洲同步,在莫斯科開辦了第一批生產(chǎn)巧克力的工廠(фабрика),俄羅斯人在巧克力生產(chǎn)上發(fā)揮了極其豐富的想象力(фантазия)。正是在俄羅斯,第一次將各種酒、杏仁 (миндаль)、蜜餞(цукат)、葡萄干(изюм)等作為餡料填入巧克力中,生產(chǎn)出各種口味的糖果,很多來到俄羅斯的外國人都會贊嘆巧克力口味的多樣性。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俄羅斯巧克力的品質(zhì)被嚴重低估。直到蘇聯(lián)時代,大家才意識到,蘇聯(lián)國產(chǎn)的巧克力質(zhì)量絲毫不遜色于瑞士巧克力。而且,由于可可(какао)主產(chǎn)國(主要為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國家)與前蘇聯(lián)結成了盟友(союзник),所以前蘇聯(lián)可以以很低的價格購入生產(chǎn)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這樣,就使得生產(chǎn)成本大大降低。巧克力也開始進入前蘇聯(lián)尋常百姓家,成為普通大眾日常生活當中離不開的甜品之一。頗有創(chuàng)意的俄羅斯人早已經(jīng)把巧克力帶入了菜譜(меню)中,最有名的就是俄式小薄餅加巧克力醬,這道菜至今都是俄各大城市餐廳的看家菜。
來源:幫考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