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山西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公布73批次監(jiān)督抽檢結果,其中不合格5批次,合格68批次,抽檢項目涉及酒類、焙烤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豆類及其制品、蜂產品、乳制品等6大類。
此次抽檢中,包括焙烤食品30批次產品,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非食用物質、微生物指標等29項指標。不合格2批次,分別是:山西紫金阿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固媛阿膠糕霉菌超標;平遙縣東泉村健農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生產的鍋奎鋁的殘留量超標。相關負責人表示,糕點中檢出鋁殘留量超標,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企業(yè)和生產個體為了改善產品口感,違反國家標準規(guī)定使用了含鋁食品添加劑所致。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完成的中國居民膳食鋁暴露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我國日常膳食中的含鋁食品對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可能性不大,但對于長期食用高鋁食品的消費者應予以關注。
抽檢蜂產品1批次,檢驗項目為蛋白質、水分、鉛、檸檬黃、日落黃、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等8項指標。抽檢結果顯示,忻州市五臺山蜂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玉米蜂花粉霉菌超標。據悉,霉菌和酵母在自然界很常見,霉菌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檢出霉菌的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也可能是流通環(huán)節(jié)抽取的樣品儲運條件控制不當導致。
抽檢乳制品12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非食用物質、微生物指標等22項指標。不合格2批次,為陽泉田園乳業(yè)有限公司2015年4月2日和2015年4月8日分別生產的純牛奶非脂乳固體低于標準值。記者了解到,非脂乳固體,是指牛奶中除了脂肪和水分之外的物質總稱,非脂乳固體低于標準值主要原因可能是牛奶原料品質較差或生產工藝控制不嚴,生產過程中標準化和均質兩個工藝參數控制不嚴造成。
此外,本次抽檢還包括酒類23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等21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豆類及豆制品5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非食用物質、微生物指標等24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炒貨及堅果制品2批次,檢驗項目為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非食用物質、微生物指標等18項指標,經檢驗全部合格。
針對發(fā)現的問題,省食藥監(jiān)局已責成相關市局及時進行核查處置,采取封存、下架、召回問題產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并對相關企業(yè)立案查處,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相關負責人提示廣大消費者,如果在市場上發(fā)現被通報的不合格食品,可拔打12331投訴舉報。
來源:三晉都市報
